免费咨询热线:0769-82972816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新闻 » 国内传感器技术欠缺 产业提升工程措施摆脱进口依赖

国内传感器技术欠缺 产业提升工程措施摆脱进口依赖

文章出处:网责任编辑:作者: 人气:-发表时间:2016-11-02 23:40:00

   随着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传感器产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目前,我国传感器的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并逐渐形成以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沈阳和西安等中心城市为主的区域空间布局。

国内传感器技术欠缺产业提升工程措施摆脱进口依赖

  近年来,国内传感器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2011年传感器市场规模为480亿元,2012年达到513亿元,2013年达到640亿元,2014年则超过800亿元。但在市场高速发展的背后,传感器依然摆脱不了进口依赖症。

  10月30日,在江苏无锡举行的传感器技术与产业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上,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乔跃山表示,在中国传感器市场上,中低档产品基本可以自给自足,但中高端传感器进口占比达80%,数字化、智能化、微型化产品严重欠缺。

  乔跃山如是说道,“中国传感器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从技术研发、设计、生产到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部分细分领域已跻身世界领先水平。但就总体水平而言,国产的传感器产品仍以中低端为主,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各类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市场约1770亿美元。预计2020年,全球所有的传感器领域的复合年增长率都将超过15%。反观中国,2015年我国传感器销售额突破1300亿元。然而,在硕大的国内市场中,95%以上均为进口配套形成。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传感器产业该如何发展?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吴胜武指出,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通过制定并开展传感器产业提升工程等举措,加速推进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化进程。

  对此,国家质检总局原总工程师刘兆彬提出了“五定权”。刘兆彬表示,推动我国传感器从中低端向高端升级,一是要大力提升产业价值链的协同,争取掌握相应产品的定“价”权;二是要大力提升产品质量、功能和实用性,争取掌握产品的定“质”权,占领市场制高点;三是大力提升中国物联网、传感器的标准化水平,掌握定“标”权,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四是要大力提升持续创新能力,掌握相应的定“新”权;五是大力提升中国企业、中国产品品牌的传播力,力争掌握中国物联网、传感器的定“名”权。

  而在具体推进措施上,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乔跃山透露,有关部门将加强政策协同引导、完善标准检测体系、发展创业创新平台及打造产业生态体系,并研究制定智能硬件技术标准及应用规范体系;研制关键控制接口协议规范,推动设备间的数据格式和标准协议的开放共享,推进产品和系统间的互联互通;鼓励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开展团体标准试点,完善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快速衔接机制。

  此外,政府还将选择优势地区建设高水平省级智能硬件创业创新平台,支持地方以试验床、创新平台等方式发展智能硬件众创、众包、众筹、众扶平台,发展天使、创业、产业等投资。实施“芯火”计划,推进智能硬件基础芯片领域的创业创新。

此文关键字:国内传感器技术 物联网

相关资讯